警惕!腎病營養不良怎麼辦?!

  自從得了腎病之後,很多腎友都會出現體重下降、白蛋白下降等情況,常常聽見醫生(營養師)“你現在有營養不良”或“你要多吃點,小心營養不良”等。那醫生(營養師)口中的營養不良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要注意什麼呢?真的出現營養不良飲食上又該如何注意呢?

  什麼是營養不良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眼中的營養不良單單是指營養缺乏病,如維生素A、D缺乏等,這是狹義上的營養不良;而廣義上的營養不良是包含營養過剩的,如超重、肥胖等。因此,營養不良是營養素缺乏、過多或不平衡的總稱。

  對於腎病患者而言,臨床上醫生(營養師)口中的營養不良主要是指蛋白質-能量缺乏(即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EM)。其大部分都是繼發性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可同時存在,但常常由于蛋白質能量的缺乏而被掩蓋。

  營養不良是如何判斷的

  臨床上,營養不良的診斷應將所得的人體測量和實驗室檢測指標的結果綜合分析後才能明確。

  備注:

  1、蛋白質缺乏時血清白蛋白和總蛋白下降明顯,當血漿總蛋白<45g/L、白蛋白<28g/L會出現水腫;

  2、貧血時,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也會減少,也是營養不良的指標之一;

  3、免疫指標主要有淋巴細胞計數、皮膚遲發性超敏反應等。

  完整的營養評價包括:疾病及飲食史、體格測量、生化檢查、機體組成等。其中體格檢查和生化指標是營養評價最常見的方法,具有簡單、方便、重復性好等特點。

 飲食上如何調整

  大家也都知道,腎病出現營養不良常常是繼發的,所以要積極查清病因,如腎病出現胃腸道癥狀、感染等,在對癥治療的同時,配合飲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營養,增加能量

  能量攝入過低會出現消瘦、體重下降過快、免疫力低下、傷口愈合緩慢等情況。腎病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能量的攝入。日常飲食要多選純能量低蛋白的食物來增加能量。

  1)增加能量主要是在主食中補充,天然食物中可以選擇紅薯、芋頭、土豆等薯芋類主食,有條件也可以食用低蛋白主食,如低蛋白大米、面條等;

  2)血糖不高也可以補充蜂蜜、白砂糖、葡萄糖等;

  3)血脂不高時也可以多放烹調植物油來增加能量的攝入。

  很多腎友營養不良比較嚴重、食欲較差、消化功能較弱,在補充能量的時候要循序漸進,不能盲目的增加食量。

  適當蛋白質的攝入

  對於大部分腎病患者而言是需要低蛋白飲食,很多意識比較強的腎病患者,把低蛋白飲食=素食飲食,導致蛋白質攝入嚴重不夠,也是造成PEM的因素之一。

  計算全天蛋白質是按照標準體重計算【標準體重=身高(cm)-105】,按標準體重60kg計算:

  1)CKD1-2期:每天按0.8g/kg計算,全天蛋白在48克。

  2)CKD3期以後:每天按0.6g/kg,甚至更低,全天蛋白在不超過36克。

  3)服用α-酮酸制劑,要采用極低蛋白質飲食,蛋白質攝入量要更低。

  4)血透、腹透及腎移植:對蛋白限制不是太嚴格,甚至需要高蛋白飲食,當出現營養不良時,可以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優先選擇動物性食物,如魚、蝦、瘦肉、蛋、奶等。

  每天保證適當的蛋白質既能預防營養不良,又能保護殘余腎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它

  營養不良常會伴有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如貧血、水電解質紊亂等。當出現貧血時,除臨床積極治療,飲食上可增加含鐵豐富的是食物,如動物血、紅色肉類(腎病患者常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不推薦動物肝臟)。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性知識點點讚-兩性關係,兩性教育資訊網 » 警惕!腎病營養不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