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排尿頻繁都叫“尿頻”

  喝水跑廁所—這是必然的,但為什麼會跑得這么頻呢?

  不管是我們的周圍,還是網上的留言,都能看到被“尿頻”困擾的人不在少數,經常是喝完一杯水,還不到半小時就要去廁所,有時候甚至連著去兩次、三次,這時肯定有人懷疑自己,腎有毛病吧!

  若是小編告訴你,不是所有的排尿頻繁都叫“尿頻”,你信嗎?

尿多少次算“頻”

  正常人一般一天之內排尿6~8次是比較正常的,如果排尿次數經常明顯增多,就可以定義為尿頻。晚上起夜1~2次是比較正常的,如果經常超過兩次,就可以定義為夜尿增多。如果剛喝完水,1小時左右後會達到一個排尿的高峰,一般每次正常的尿量大約是400毫升左右。

  估計有些人要坐不住了,一天尿8次,貌似挺容易“超標”的,喝完水1小時左右去廁所,好像有時候10-20分鐘就去了。于是,很多人都會采取少喝水的方式來減少小便次數,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在排除病理原因的前提下,所謂的“尿頻”患者多是因過分補水所致。我們的身體時刻都在維持水分的平衡,水多的時候就調節為多排一些,水少了就少排一些,所以喝水之後跑廁所快慢,并不能成為判斷一個人腎功能是否正常的信號。

尿頻,為哪般?

  對於腎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而言,在體內水分充足的情況下,還會尿頻,只能解釋為病理因素了。

也許是泌尿系統感染

  發炎刺激了膀胱粘膜後,往往在有很少的小便時也會產生尿意,但這種頻繁的尿意感并非壞事,可以通過頻繁的小便將部分細菌“趕出”膀胱。

  得了泌尿系感染,除了發病初期的尿頻和一些不適感,隨著病程的加重還會伴有尿急和尿痛,嚴重的患者還可能有血尿。

或是膀胱受到影響

  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正常情況下膀胱足以儲存300毫升以上的尿液,但當膀胱的有效體積減少時,小便的儲存量就會減少,很容易在短時間內產生尿意。

  最常見的是女性懷孕,若卵巢腫瘤或囊腫、子宮肌瘤、過度肥胖等原因,也會使膀胱受到外部壓力,即使有少量的尿液也會產生較強的尿意。因此,如果老年女性持續尿頻,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陰道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等慢性發炎的刺激也有可能影響膀胱的感覺,導致尿頻。

是糖尿病?尿崩癥?

  除了泌尿系統的原因,糖尿病患者在正常喝水的情況下,排尿次數也會超過每天8次;如果喝水多,在原來的基礎上還會再增加。尿崩癥患者由于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腎臟排出水分增加,也會導致排尿增多。

精神的“力量”也很大

  還有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在臨睡前、出門前、考試前、上車前必須去排次尿,但可能很快又有尿意,這就是精神作用的結果。

  一般膀胱里有200-300毫升尿液時,我們會想去上廁所,低于200毫升時并不會有尿意,但是當精神緊張的時候,植物神經興奮,身體內分泌產生變化,還沒存到100毫升時就想去廁所了。精神緊張引起的尿頻,對身體健康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此外,一些與排尿相關的神經病變,也可能引起神經系統反射紊亂,導致尿頻,比如精神性多飲多尿癥、神經性膀胱炎。如果經常失眠、消化不良,或嚴重的神經衰弱,在睡覺之前常常小便頻繁,這種情況多見于中年女性。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頻,一般表現為時多時少,明顯有精神作用的跡象,在排除器質性病變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一些心理調節。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性知識點點讚-兩性關係,兩性教育資訊網 » 不是所有的排尿頻繁都叫“尿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