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控制體重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處在生長發育時期,要給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飲食,但過多攝入蛋白、脂肪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對已患有腎臟病的兒童,給予優質低蛋白低鹽飲食,忌硬食及油炸食品;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還要注意給孩子控制體重。肥胖可導致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但肥胖引起的腎臟病不被人們重視。肥胖可導致蛋白尿,直至肥胖相關性腎病。更值得關注的是已患腎臟疾病兒童,肥胖更會加重腎臟損傷。
謹防感冒不亂吃藥
扁桃體鏈球菌感染可導致急性腎炎。兒童常見的IgA腎病,其肉眼血尿多在感冒(扁桃體炎等)後發生;同時,感冒還是腎病綜合征等腎臟病復發的最常見誘因。如感冒後出現眼瞼水腫、解小便有泡泡,最好到醫院做篩查。
許多止痛藥、感冒藥和中草藥都有腎臟毒性,不要不經醫生診治與指導自行服用,否則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損害腎臟。對於已患腎臟病的兒童,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對腎臟有害的藥物。
女寶尤其要講衛生
嬰兒,尤其是女嬰,由于尿道短,外陰易受糞便污染,因而尿路感染成為兒童期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這與家長為孩子清洗外陰共用盆子、內外衣混洗等不良習慣而引起交叉感染有關。此外,不要憋尿,因為尿液經常長時間滯留在膀胱,易造成細菌繁殖,使細菌通過膀胱、輸尿管感染腎臟,造成腎盂腎炎。一旦患尿路感染要及時治療,如果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病情遷延不愈,就會造成慢性、反復感染,以致腎臟損害,最終發生慢性腎功能衰竭。
勤于觀察年年尿檢
有的孩子腹痛,家長以為是天冷受涼了,當脫掉衣服時,家長發現患兒腿上長了好多淤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過敏性紫癜。部分過敏性紫癜可伴有腎臟受累,發展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面對寶寶出現的種種異常情況,家長要勤于觀察。盡管慢性腎臟病缺乏特異性癥狀,但早期常常出現疲勞、乏力、腰痛,還有眼瞼、顏面、踝關節的浮腫,尿中泡沫增多,尿色異常,夜尿增多等。因此,家長如發現這些癥狀時,要及時帶患兒到醫院就診,檢查尿常規。
腎臟疾病的控制關鍵在于前期的預防,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時刻關注寶寶的腎臟健康,定期進行尿常規檢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疑似腎臟疾病的早期跡象,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讓寶寶擁有健康強健的體魄。